成语沆瀣一气探源与释义

导读 成语“沆瀣一气”常用来形容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其中,“沆瀣”二字源自天文学和自然现象。据《楚辞·远游》记载,“列缺霹雳,丘峦崩...

成语“沆瀣一气”常用来形容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其中,“沆瀣”二字源自天文学和自然现象。据《楚辞·远游》记载,“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庭波兮木叶下……”这里的“沆瀣”指的是夜空中二十八宿之一的“虚宿”和“危宿”的星宿之气。古人认为,这两颗星宿所散发的气息相遇时,会产生一种神秘的力量。

后来,“沆瀣”逐渐被赋予了象征意义,指代两种不同性质却能相互融合的事物。唐代赵嘏在《长安晚秋》中写道:“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这里提到的“残星几点”即暗喻“沆瀣”,进一步丰富了其内涵。因此,“沆瀣一气”不仅指气味相投,更强调某种内在默契或共同利益下的联合行为。这一成语常用于批评某些人因私利而同流合污的现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