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分别是什么 看不见的手
大家好,我是小典,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分别是什么,看不见的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看不见的手》原理:最早是由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来的。
2、这一命题的含义: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在力图追求个人满足,一般说来,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但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社会利益,并且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的效果更大。 这只看不见的手实际上就是人们自觉地按照市场机制的作用自发调节着自己的行为,并实现消费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而这一原理,只是一般均衡理论中得到了充分的描述。
3、主要五点:
4、1)在既定收入的约束下,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取决于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5、2)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利润最大化,取决于把产品的价格=边际成本=边际收益;
6、3)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厂商按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来决定生产要素投入量,使得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应的要素价格之比。
7、4)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厂商按照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支付给要素所有者,并取得要素报酬收入,根据自身的效用最大化,决定相应的要素供给量。
8、5)市场调节供求双方。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使得整个社会经济处在一般均衡状态(帕累托最优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从消费产品中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厂商获得最大利润, 生产要素按各自在生产中的贡献取得报酬收入。
9、看不见的手原理,强调的是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机制可以有效率地实现资源的合理的配置和有效配置,并最终导致社会不可能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而使得某些人的境况得到改善。斯密认为,每个人都应利用好自己的资本,使之产生最大的价值。从主观上讲,这个人并不想增进公共福利,更不知道他实际上增加了多少公共福利,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个人的利益所得,但他这样做的时候,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他去帮助实现增进社会福利的目标,而这种目标并非是他本意想追求的东西。通过追求个人利益,却无意识地增进的社会利益,其效果比真地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要好。斯密之所以提出了这一论断,认为人们都有“利己心”,是“利己心”驱使着人们去获得最大利益,每个人都得到了利益,那么社会也就得到了,因为财富是所有国民对必需品和享用品的消费。这就是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实质。
10、市场机制是从完全的自由选择权演绎来的。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优化机制。它包括两部分:配置机制(价格机制)与优化机制(竞争)。配置机制或价格机制就是价格及其变化引导资源在不同产业间配置,这一机制兼有配置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和调节供求均衡等功能。优化机制本应包括竞争和淘汰(但斯密模型似乎没有淘汰或这个机制较弱),它对已配置的资源进行优化,竞争和淘汰是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两个部分,两者合在一起才构成一个完整的优化机制。淘汰不仅是对竞争结果所做的一个处理,更重要的是它促使主体必须竞争。如果没有淘汰就像法律中没有惩罚一样,很难想象资源会实现优化配置,但斯密过于强调秩序与和谐,所以,他所说的淘汰机制是较弱的,只是从一个产业淘汰出去转移到另一个产业,而不是彻底淘汰出局。竞争的另一个作用是可以限制某些个人的自利行为,使单个人不至于过于强势(如形成垄断),这有利于消费者满足消费需求。因此主张竞争的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都想用竞争压低产品价格,甚至让厂商的利润为零。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